负离子历史-bobty登录入口

负离子历史-bobty登录入口

    十八世纪

  • 物理学家库仑实验发现,绝缘的金属导体所带的电荷会在大气中消失。

    十八世纪

  • 物理学家伦琴和贝克勒尔研究发现,电解质溶液中的气体带有正极性或负极性的电荷微粒,由于这些带电微粒的存在,使气体具有导电的性能。

    十八世纪

  • 物理学家艾斯特尔、盖特勒和威尔逊也用大气导电性的理论对库仑的实验结果作出解释。这种空气中的导电微粒,被物理学家法拉第称为“离子”,“空气离子”因而得名

    100多年后

  • j .thomson第一个以公式方法来表达离子的特性,同时建立了正、负离子的模型,接着eiseer和geieel两人证明了离子的存在,即带有正、负电荷的粒子,其粒径略大于分子的直径。

    1889年

  • elseer和geieel两人证明了离子的存在,即带有正负电荷的粒子其粒径略大于分子的直径。

    1902年

  • 物理学家asamas肯定了空气负离子存在的生物意义。

    1903年

  • 俄罗斯学者首次发表了利用负氧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

    1905年

  • langerin在大气中发现了第二种离子称为langerin离子或大直径带电粒子,又称为重离子。

    1909年

  • a.pouer发现了第三种离子即中等直径的离子,称之为中离子。

    20世纪30年代

  • 德国dessauer开创了大气正、负离子生物的研究。他首先使用了电晕离子发生器,从此形成了关于负离子生物效应的第一次研究高潮,有数以百计的论文,研究实验报告证明了负离子对人体有明显的有益作用,而正离子则相反,特别对人的血压和新陈代谢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研究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终止。

    1932年

  •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发生器出现在1932年由美国rca公司hamsen发明,在此时人们对负离子医学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进入了负离子研究的高潮期,但是这些研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中止。

    20世界中叶

  • 美国加州大学的albeter pani kragan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离子生物效应的微观研究与实验,把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推向了第二次开发与使用的高潮。kragan教授做了大量的动植物和人体试验,从人体的内分泌和机体内部循环及各种酶的生成反应等方面去论证负离子是如何影响人体和动植物的,是如何产生各种生物效应的。世界各国许多研究者也在他们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上的试验,认为负氧离子有明显的生物效应。

    1978年

  • 1978年我国由伊朗的沙啥瓦特博士引进一台电子仪器——生物滤器(biological filter),即我国负离子(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前身,至今我国负离子的研究已经经历了80年代初、90年代初两个发展高潮,我国对于负离子医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最终走到了世界前列。

    20世界中叶

  • 历时 120 多年,历经 20 余位科学家的探索与研究。可健可康汲取前人技术成果,潜心研发出 可健可康负离子技术 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网站地图